zzhr 发表于 2012-8-17 15:35:15

职场达人:不能让个人博客“出卖“你

一位正在求职的应届大学生最近在网上投递了十余家企业,发现不少企业的网申信息中都包括“个人主页”一栏,他有些犯难:到底是填还是不填呢?白领Annie最近则被“博客”撞了下腰,她在“博客”中发泄对老板和公司的不满,却没料到被同事告发,如今上了老板的“黑名单”。卓众猎头顾问认为:如今“博客搜索”正成为不少公司了解求职者的手段。

  被同事告发,“东窗’事发
身为前台的Annie对人亲切和善,深得同事和老板的欣赏,前不久公司业务进行调整,她还被老板相中,准备调任到核心业务部门担当行政工作的要职。“前几个月老板莫名其妙地把一个员工裁掉,我就在博客里多说了几句。”就是因为在博客中的仗义执言,Annie被心存嫉妒的同事告发。任凭她再三地主动找老板解释道歉,最终换来的只是无限期留守前台的命运。
民营企业总经理李先生表示,如果遇到像Annie这样的员工,他也不能够接受。“如果员工对于老板的做法有意见,可找个适当的时机委婉地提出来,何必在博客里恶言相向呢?”李先生认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当面接受逆耳忠言,但是对于员工在背后的窃窃私语总是无法掌控,但恰恰是后者会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巨大的阻力。“流言的扩散速度是惊人的,如果没有及时阻止,让它扩散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后果很糟糕。”

被猎头追踪
  Robin原来是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者,自称职业发展已经遭遇到 “玻璃天花板”。不过,他从没有向外人吐露过这样的想法,而是将对工作的抱怨全部写在了私人博客中,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个人信息,尽量在文字中隐藏自 己真实的身份和职业。但是没想到,即使这样小心,他的博客还是被嗅觉灵敏的猎头找到了。“有一天,一位经常来光顾我博客的网友居然突然问起我想不想跳槽, 我还觉得她挺关心我,竹筒倒豆子地跟她倾诉了一番,没料到是遇到猎头了。”不过,Robin的运气不错,这名猎头网友最终把他推荐到一家私营企业中担任运 营总监,薪水也就此翻了个番.
  在猎头行业从业三年的Kelly认为,通过博客找到人才一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不会是猎头所采用的最佳寻人手段。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他们也会通过这些途径对人才进行调查和追踪。“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在面试时,人才对行业知识了解充分,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我们始终无法确信他在行业中具有足够的资历来担当一名高层管理者。最后,我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人才的个人博客,翻阅了他关于行业分析的一些文章,发给用人单位审阅,最终敲定了这个职位。”Kelly认为,求职者既然将自己的感受或故事写在博客上,而网络又是公开化的环境,因此人力资源机构完全有权查找并搜索上面的应聘者资料,因为对应聘人员的背景调查也是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被雇主“搜身”?
  据美国求职网站的相关调查显示:45%的受访雇主表示会上 Facebook、MySpace或LinkedIn这样的社交网站搜索应聘者的在线资料,这一比例较之去年的22%有所提高;11%的雇主称,他们打算 使用社交网站来筛选人才;而另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会对员工做背景调查,其中包括去检索应聘者的空间、博客,从那些“真情流露”的文字中发现应 聘者的性格、缺陷,从而来决定是否录用对方。在受访雇主中,有35%的人说他们在社交网站中发现过一些导致他们决定不雇佣某个候选人的内容,例如“挑衅或 不雅的照片或信息”。人力资源专家建议求职者在开始找工作之前应先“清理网上垃圾”,删除可能影响他们就业机会的照片、内容和链接。
   很多现象表明,如今人力资源部门不再单纯地看应聘者的简历,或通过笔试、面试来选拔人才,会更多地通过网络来查看应聘者的真实情况。
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要看这些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是否违背公司的核心理念。通过一些网络搜寻引擎可以直接对应聘者的生活背景进行调查,而博客则更能反映个人 私生活或心态。“公司对要招募的员工要求及标准越来越高,并不只是单看学历或业务水平,性格、品行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博客等网络空间,我们更能够真实地发现求职者的真实个性。”她建议求职者如果意识到博客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影响,就不应该过多公开,“要知道博客并非私密地带,它的写作环境是透明的,在上面发表内容必须慎言。

rstar 发表于 2012-8-17 16:19:36

运城人才网
运城招聘网
运城人才市场 运城找工作http://www.0359rencai.com/sideline/] 运城兼职网

运城人才网阳泉人才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达人:不能让个人博客“出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