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英文名称是“autism”,在中国大陆以外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也被译作“自闭症”。半个世纪以来,“孤独症”成为对一些儿童发展能力的判决,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大多数人被认为在与人交流、玩耍、社会人际关系及学习能力等方面会有严重或终身性的缺陷。少数患者(比例小于5%)在成人后会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即使是在这小部分人群中仍旧会有一部分人还具有一些孤独症的症状特征。。目前将孤独症定义为一种“严重的幼儿期发育障碍(严重的功能丧失的终生发展性残疾”),也被称作是“全面发展性障碍”。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凯纳(Dr. Leo Kanner)医生第一次用autism来描述一些在社会交往、语言和行为上有某些明显的特征并呈现严重退缩症状的儿童,称他们为“幼儿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的一般特征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通过行为表现来观察的,一般在出生后两三年内呈现明显的症状。在形成原因、症状呈现的时间、症状表现的程度、心理特征和行为问题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尚没有任何检测手段为诊断提供证据。所以,孤独症的识别主要依赖医生的临床观察经验。
虽然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但在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a. 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称作异常的社会性反应;
严重的人际沟通障碍;
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固定的行动程序